期刊论文的基本撰写方法
我们是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微信公众号
目录
part1 期刊论文撰写与编排
part2 论文写作用词八条建议
part3 七种方法快速鉴别论文价值
part4 论文写作应在四方面下功夫
part5 怎样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part6 四个维度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part1
期刊论文撰写与编排
No.1
文头部分
1.题名
学术论文的标题应当简明、具体、准确、得体,能够清晰地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符合相关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规范。同时,标题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外文字符、代号等。
2. 摘要
要求摘要简练、准确、具有概括性,能够客观、具体地反映论文的重要而具有创新性的主要观点,并提供客观、具体的陈述。摘要应避免使用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同时也应避免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换言之,摘要应当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自包含性的完整短文,直接表达论文的主要观点,通常不应包含作者的主观评价或解释性文字。
3. 关键词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No.2
正文部分
1. 引言
通常情况下,摘要应简洁地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要介绍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够准确反映论文题目所涉及的写作范围,并且保持简明扼要、紧密围绕主题展开。
2. 正文的逻辑层次
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3. 文内标题
在正文中,标题用于呈现各个部分的逻辑结构,包括一级、二级、三级等。为了保持逻辑清晰,应将标题级别控制在五级以内。文内标题应简洁明确,每个标题占据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但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问号、感叹号或省略号。
4. 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1)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1.”,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a.”。
(2)在学术写作中,对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的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当序次语以“第”、“其”等词开头时,其后应使用逗号。
若序次语是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则其后应使用顿号。
若序次语是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则其后应使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
若序次语使用了括号,则其后不再使用任何点号。
对于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并不在末尾使用任何点号,但需用一个汉字的空格与后续内容分隔。
5. 语言文字的使用
在学术论文中,应当遵循现代汉语的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除非有特殊需要,如古籍整理、引用和历史文献研究等情况,否则应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同时,也应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简称、自造词语等,字词的使用应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准。
No.3
文后部分
1.参考文献的种类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的信息资源,包括正式出版物如图书、期刊、报纸,以及法规性文件、非涉密的内部资料等。根据其在论文撰写中的使用目的,参考文献可主要分为引文型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两大类。
引文型参考文献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形式。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需要在正文中标注序号,并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中进行清楚的标注。
而阅读型参考文献则无需在正文中标注序号,仅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即可。
2.参考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是GB/T7714-1987的修订版,新国标共给出了15个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分别是: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会议录—C、汇编—G、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其他—Z。此外,还给出了4个电子文献载体的标志符号: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part2
论文写作用词八条建议
第一,尽可能少用“应该……”、“必须……”、“要……”、“让……”等“情态”话语。学者的本分是用证据说话而不是成为知识的命令者、立法者。学者没资格对人指手画脚、指点江山、作威作福。学者既没资格为他人“规划人生”更没实力为国家“规划教育”。一旦学者说“应该……”、“必须……”、“要……”,学者就摇身一变,自诩、自任为哲学家、思想者、政治家、改革家、先知先觉者甚至政客。“应该……”、“必须……”、“要……”、“让……”是“先知”、“哲学家”或“政客”常用的句式。
第二,谨慎使用或尽可能少用“……与……的本质差别在于”、“……的本质特征是”以及类似的话语。某事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原本是一个难题,不可轻飘飘地、口无遮拦地把“本质”说出来。
第三,尽可能少用“正如朱熹指出”、“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杜威所说”,“正如孙中山所说”等话语。任何知名人士的言论都不应被视为证明某一结论有效性的充分依据。有效的论证只能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采用实证归纳的方法,二是采用先验演绎的方法。
只有缺乏学术深度或未能达到学术标准的个体才会过度依赖名人名言来支持其论证。这种论证方式并非真正的学术论证,而是将某位个体过分美化,进而将论文呈现为一种虚构的神话般存在。
一个假设是否成立,与马克思、杜威、孙中山或朱熹等人的言论无关。这些名人的言论只是待验证的假设。因此,没有必要过度突出某一位名人的观点以压制读者,除非所引用的人的观点来自相关的调查或实验证据。
第四,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一针见血地指出”、“正确地指出”、“深刻地指出”等带有强价值判断的词语。
第五,尽可能少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不可否认”、“应该说”、“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不言而喻”以及类似的口水话语。在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没有什么结论是不能怀疑、质疑的,所以,最好少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动辄使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这些词语,显得装腔作势、少年老成或倚老卖老。
第六,尽可能少用“我们认为”、“大家一致认为”。在学术论述中,使用“我们认为”、“大家认为”等措辞时,常常暗示了作者个人的观点。如果没有适当的注释支持,最好避免或减少使用这样的表述。同样,对于“有人认为”、“有研究显示”、“有学者提出”等用词,若未提及具体的来源或引用,也应尽量少用或避免。对于“笔者认为”、“我认为”等表达,同样应当谨慎使用,最好减少或不使用,以维持论文的客观性和学术严谨性。
第七,尽可能少用“无独有偶”、“茅舍顿开”、“独具匠心”、“匠心独运”、“别出心裁”以及类似的等词语。
第八,尽可能少说“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值得注意的是”、“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些说法确实具有一定意义,它们引导读者关注后续的解释。然而,我们是否仅将后续解释视为“值得一提”,而将前文视为“不值一提”或“不值得注意”?所谓“值得一提的”,实际上只是对前文的一种补充说明。
part3
七种方法快速鉴别论文价值
一、看政治方向
主要表现在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保守国家机密;遵守宪法、法律的规定等方面。在政治方面,审稿不合格的论文必须无条件被淘汰。
二、看论文选题
存在部分作者投稿与期刊的办刊定位相差甚远的情况。还有一些投稿与本刊办刊定位相符,但是缺乏新意或不是期刊现期内需要的选题
三、看篇幅字数
因此,一般期刊通常要求文章字数不少于5000字。编辑可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提供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进行检测,任何超出规定比例的文字将被退稿处理。目前,文章字数超过一万字的趋势逐渐增长。尽管文字量较大并不必然代表稿件质量较高,但过少的文字量肯定不会有高质量的论文。
四、看论文重合率
编辑可以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提供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进行检测,凡是超过规定比例的均做退稿处理。
五、看引言内容
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篇,旨在简要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概述相关领域前人的研究工作,阐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作者工作的意义。通过引言,旨在引出本文的主题,为读者提供指引。
六、看层次结构
通常一篇好的论文应在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和前后照应等方面体现出结构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和体系的完整。
七、看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具有多重功能:首先,作为论据,可用于证明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其次,作为论文的背景、现状和趋势,可以阐明研究主题的新颖性、前沿性、重要性以及学术界对其关注的程度;最后,参考文献也是作者对研究所付出工作量和努力程度的一种体现。
part4
论文写作应在四方面下功夫
一.题目
1. 标题一定要生动、新颖、简洁标题:一般不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超过 20 个字。
2. 文章选题一定要与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定位、风格一致。
3. 选题大小要适中,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选一个大题目,只可能是大题小做或大题大做。
4. 选题不要凑热闹,也不要报冷门
5. 选题不要功利性太强
6. 选题要有新意
二.关于摘要
1.摘要在强调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独到观点时,应避免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以及不必要的文章论点罗列或背景介绍。研究性论文的摘要应当包含研究目的、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以及得出的主要结论。而综述类文章的摘要内容主要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选择的研究数量及选取方法、数据提炼的规则及应用方式,以及数据综合的最关键结果和结论。
2.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一般不出现“本文”、“作者”等字眼。
三.关于参考文献
从严格意义上讲,缺乏参考文献支持的论文很难被视为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一般而言,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应少于4个。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信,避免仅仅出于敷衍而随意列举。
四.关于语言
论文写作,语言很重要。要生动、简练、鲜明、准确,要字斟句酌。写文章一定要深入浅出。写文章要尽量减少错别字
part5
怎样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一.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
(一)关于文献梳理
1.梳理文献的目的: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发表在权威期刊和著名学术著作中的论文和著作;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三、根据研究视角来梳理文献;四、不必刻意地在引言部分进行文献梳理,具体操作可以根据论文的特点灵活处理。
(二)如何使用文献
一是切忌文献堆砌。二是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三是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
二.论证的逻辑
论证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层次感,优质的论证逻辑应该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直至揭示核心内涵,这样才能彻底理解问题的本质。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的缜密性体现了作者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个专业基础扎实的人通常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反,缺乏扎实专业基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碎片化的论证方式。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
论证的缜密性体现了作者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个专业基础扎实的人通常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反,缺乏扎实专业基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碎片化的论证方式。三.论文的结尾
首先,结尾部分应能够从宏观角度对论文进行观点性总结。前文主要进行论证,着重证实或否定论点,但并未明确突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因此,在结尾部分必须提炼出作者的观点,以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立场。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其次,结尾应当具有雄浑大气的气势,流畅自然的风格。在前述的论证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严谨的推理和论证,旨在准确地呈现事实和观点,而非突显作者的文采。然而,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有所放手,展现作者的文辞之美,巧妙地概括论文的主旨。
三是要有科学预测和思考。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的研究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
part6
四个维度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一.编辑部喜欢什么样的文章?
1.所谓“色”,即文章看起来很舒服,很吸引人的眼球。这一方面在于文章的整体结构是符合期刊的投稿规范。另一方面在于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题眼,也是编辑部老师第一要看的重点,其所具有的新颖性、独特性、吸引力与时效性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整体的质量与水平。
2.所谓“香”,即文章整体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此外,文章还能够贴近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弥补现有政策方案的不足,应对社会问题。
3.所谓“味”,即文章具有深度且逻辑清晰,使读者愿意深入阅读和欣赏。这一方面体现在内容具有说服力和理论深度,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并引起共鸣。另一方面,文章内容的逻辑性明确,条理清晰。
二.如何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1.所谓“看”,即多关注时事新闻与社会热点话题,形成敏感的写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写作意识也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
2.所谓“读”,即通过阅读期刊文章与相关专业书籍,增长知识,熟悉期刊写作格式,学习语句写作逻辑
3.所谓“思”,即在“看”与“读”的基础上,思考想要写作的内容与写作逻辑。
4.“练”是写作的又一重要基础。练习是对文章的结构、标题、格式和内容进行全面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集中关注特定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以特定的理论视角介入其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时,需要确保文章中的每个标题和每个部分都与主题密切相关,文章的重点应放在问题分析和介入上,而不是离题或结构不合理。
来源 | 西建大研究生教育
毕业论文修改|ai论文|ai写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资料|专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查重|免费论文|中国免费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