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金融新业态与新趋势
9月26日金融一线消息,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于今日在青岛召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朱留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会秘书苏少军,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授信审批部资深专家殷红出席并参加平行论坛圆桌对话。
对于ESG金融改革与绿色金融创新相关问题,赖晓明表示,从投资来讲,还是从企业长期的战略制定等,都需要充分重视ESG外部性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外部性因素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法律的问题,更应该成为经济上的考量。我们讲必须要从成本收益上面去建立一套机制,来使得它能够给企业有正向的反馈。ESG做得好的,不仅仅是道德上、法律上做到了要求,而且能够有相应的经济回报,有一定的激励措施,甚至能够使ESG长期的发展更加壮大,更加深入人心的关键环节。
朱留财则从宏观治理的角度进行阐述。他指出,今天再去考虑ESG的问题,需要新的视野,创投也要有新的态势、趋势,要从全球的治理体系当中去思考这个问题。再回到ESG的话,我认为它不仅仅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可以用治理的视角、主线,把环境治理、社会治理、公司治理融为一体,在这样一个治理的同心圆里面去思考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过去把它变成三个问题,你觉得是一个拼盘。但是现在变了,变成治理的逻辑,不仅是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而且是解决了宏观全球的治理体系下思考这个问题。而且它的有机性、协调性可以更好地融合、理解。
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苏少军从大的环境和行业的发展来理解ESG。他认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可持续发展,而ESG恰好是通过关注环境、社会跟治理方面的风险,用好它的机遇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方面ESG的理念对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现在行业也是越来越接受进行ESG理念的看法。
为什么要ESG?殷红表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ESG的提出其实是由于风险议题提出的。无论目前西方是否披露ESG报告,还是披露可持续报告,我认为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这个话题与这项工作是没有变的。此外,目前我们国家对于ESG是越来越重视。比如金融监管总局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其实整个文件所围绕的核心就是环境社会和治理主线,对银行都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银行在政策指引下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