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蚊子最活跃的温度范围为25~30℃,而初秋气温恰好处于这一区间,同时秋季多雨为蚊子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夏季高温(超过35℃)会抑制蚊子活动,而秋季的凉爽气候使其代谢和吸血能力显著提升^^。
2. 繁殖需求驱动
秋季是蚊子的繁殖高峰期,雌蚊需吸血获取蛋白质以支持产卵,此时其攻击性会增强以确保后代营养充足^^。部分蚊种(如伊蚊)还会在秋季产卵越冬,进一步加剧吸血行为^^。
3. 越冬能量储备
温度低于10℃时蚊子会进入冬眠,立秋后雌蚊需大量吸血储存营养以提高越冬存活率,这种“背水一战”的生存策略使其叮咬更频繁^^。
4. 人类防蚊意识减弱
秋季人们常因气温下降而放松防护(如收起蚊帐、减少驱蚊产品使用),客观上为蚊子提供了更多叮咬机会^^。
防蚊建议:清理积水、穿浅色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被叮咬后可用冰敷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