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追踪平台

足不出户了解动态

我怎么总认为利得二字,报表科目,就不能在营业收入下面,就应该放到营业外收入?

在会计处理中,“利得”与“营业收入”的区分主要基于业务性质是否属于日常经营活动,而非仅凭字面判断。以下是关键要点:

1. 利得的定义与分类

  • 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收益,通常具有偶发性或边缘性特征^^。
  • 分为两类:
  •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如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补助等,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2. 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的本质区别

  • 营业收入:来自企业核心业务(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
  • 营业外收入:反映非经营性收益(如罚款、捐赠),不参与营业利润计算^^。
  • 3. 实务中的常见误区

  • 并非所有利得均归入营业外收入。例如:
  • 资产处置净收益可能通过“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单独列示^^。
  • 补助若与日常活动相关(如补贴收入),可能计入“其他收益”而非营业外收入^^。
  • 4. 税务与报表影响

  • 营业收入需全额计提流转税(如增值税),而部分营业外收入(如盘盈利得)可能免税^^。
  • 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列示于营业利润之后,直接影响利润总额^^。
  • 综上,利得的会计处理需结合具体业务实质判断,而非机械归类。若收益与日常经营无关,则通常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其他相应科目^^。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