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音与结构
拼音:zhì(四声)^^
部首:日(上下结构)^^
笔画:12笔^^
二、基本释义
1. 名词:
聪明才智或谋略,如“才智”“智谋”^^。
姓氏,如宋代有“智浃”^^。
2. 形容词:
形容人聪明、深明事理,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三、用法与扩展
传统用法:先秦典籍中多指智慧与判断力,如《孟子》提及“智之端”为是非之心^^。
现代用法:
组词: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识(兼具智慧与知识)^^。
成语:足智多谋、利令智昏、大智若愚^^。
四、组词与造句示例
1. 组词:
智慧(zhì huì):指高级思维能力^^。
智识(zhì shí):强调智慧统摄知识^^。
心智(xīn zhì):心理与智能的综合表现^^。
2. 造句:
“他的智慧解决了团队难题。”^^
“智识分子应兼具批判性思维与专业知识。”^^
五、文化内涵
甲骨文中“智”与“竽”相关,象征智慧如乐声通达^^。
2017年及2024年两度当选“汉语盘点”年度字,体现其社会关注度^^。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访问[汉典“智”字解释]或[百度百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