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追踪平台

足不出户了解动态

词语晨钟暮鼓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及组词造句-汉语词典

“晨钟暮鼓”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chén zhōng mù gǔ,其核心释义与用法如下:

释义

1. 本义:指佛寺中早晨敲钟、傍晚击鼓以报时的制度,象征僧侣的规律生活。

2. 比喻义:形容使人警觉醒悟的话语或警示,亦比喻时光流逝。

  • 语源可追溯至唐代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及宋代陆游《短歌行》“晨钟暮鼓无休时”。
  • 用法

  • 语法功能:多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常见于描述寺院生活或警示性语境。
  • 近义词:暮鼓晨钟、当头棒喝;反义词:无明确对应反义成语。
  • 组词与造句

    1. 成语接龙

    晨钟暮鼓 → 鼓唇摇舌 → 舌战群儒 → 儒雅风流。

    2. 例句

  • 寺院生活:“在万年寺住了几日,晨钟暮鼓,明月孤云,很有清寂寥落之感。”
  • 警示意义:“古人云:‘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名利之客。’”
  • 时光流逝:“他隐居后,岁月随晨钟暮鼓一天天消逝。”
  • 文化背景

  • 历史演变:汉魏时期为“晨鼓暮钟”,唐代改为“晨钟暮鼓”。
  • 道教应用:道教宫观亦沿用“左钟右鼓”的仪轨,晨击钟、暮击鼓以象征“开静”与“止静”。
  • 相关诗词

  • “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陆游《短歌行》)
  • “凤去台空事尚存,晨钟暮鼓换罏薰。”(白玉蟾《凤凰台》)
  • 如需进一步解析,可结合具体语境探讨。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Powered By Z-BlogPHP 1.7.4